纸箱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纸箱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资讯】张昭电影行业的冒险家周润发

发布时间:2020-10-18 16:18:21 阅读: 来源:纸箱厂家

1994年,张昭作为电影专业学生,以一部电影习作《木与词》在奥斯卡奖学生单元获奖,奥斯卡学生单元的获奖者在后来有50余人次获得过奥斯卡提名,6次赢得奥斯卡奖。

从电影专业学生,到产业推手,再到IP运营者,张昭的人生经历多重变局,他多次撤退、深蹲,恐怕是为了跳得更高,更快站上潮头。是什么促使他决绝转型,他是如何择路?

张昭常常想起第六代导演们在20年前的处境,那时候顶着海龟精英头衔的张昭和他们混在一起,那是中国第六代导演低沉的时代,张昭深刻感受到了他们的痛。

在第二十六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的“中国电影的升级换代”主题论坛上,作为主讲嘉宾的张昭回忆了这段时光,他感慨有电影却无市场的晦涩时光。鲜为人知的是,1995年在美国留学时张昭为中国电影流了一次泪。彼时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成为中国第一部获得金棕榈奖的电影在美国上映。

观影时,张昭被张国荣的那句“不疯魔不成活”和陈凯歌的情怀所打动,然而空荡荡的电影院深深刺痛了张昭 。“中国电影太弱了,在全球商业电影市场没有话语权,这么好的电影,只是人家餐桌上的一个小碟而已。”张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哀伤,年轻的他思考着中国电影的出路在哪里?

在之后的近三十年时光里,张昭一次次站在电影行业的潮头,忍受争议,坚定前行。在每一次大潮前,他敢于放下个人利益得失,转身进入新的轨道,成为了中国电影行业的冒险家,也成了中国电影行业产业化的推动者。

路在何方?

张昭是一位文艺青年。在复旦大学上学时,他经常路过上海电影制片厂,“那时候上海电影制片厂就是我们这些人的圣殿。”无法进入圣殿,张昭就在门口走两圈。

在学校里,张昭积极参加社团活动,话剧表演、诗歌朗诵,从不落下。让人惊异的是张昭在本科期间学的是信息科学专业,后来又考取了哲学硕士。在这期间,张昭做了一个当时他人看不懂的决定——学电影。哲学课程结束以后,张昭前往美国纽约大学学习电影课程。

留学期间张昭根据身边人的经历拍了一部名为《木与词》的留学生爱情短片,结果被学校送去评奖,获得了奥斯卡学生单元奖。在他之前一年,年轻的李安在美国拍摄了《推手》,获得了亚太影展最佳影片奖。

张昭至今还记得得奖之后不久的一天晚上,晚饭过后他在小区悠闲地散步,他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突然间张昭觉得自己与脚下的这片土地似乎有点关系了。

在美国留学的这段经历为张昭的生活哲学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身处异国他乡,送着外卖,住着地下室,身无分文又不会说话,过往的成绩被完全抹掉,却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张昭重新找回自信。后来张昭进入电影行业,每次到达一个顶峰后选择重新开始,朋友们不明白就问他你怎么这么大胆?张昭笑道:“那有什么,不就是换一个地方重新开始么,不懂就学呗。”

1996年,张昭在国外得奖的消息很快传到国内。上影集团打电话邀请张昭回国拍戏,张昭答应了。张昭坦言当时并没有什么雄心壮志,并非要拍出一部惊天动地的大作品出来。“只要有戏拍就好。”回国后他拍的第一部电视剧名叫《情感签证》,讲述留学生的故事,从剧本创作到成功上映就花去两年的时间,张昭乐在其中。

让张昭再次受到冲击的是他拍摄的第二部片子。当时张昭和美国人合拍一部名为《太空劫持》的电影,讲述太空人劫持熊猫,小孩子怎么保护熊猫的故事。

张昭为了这部电影花了很多心思,起用了众多中国和美国的孩子,用了很多特技甚至专门去动物园找了熊猫,用去了几年时间。结果票房才卖了100万,令张昭非常伤心。

不管是在公司还是在家里、路上,张昭都在思考着为什么会这样。后来张昭想明白了——在中国,电影没有市场。张昭想起了当初去北京出差时的一个见闻。

当时冯小刚的《不见不散》正在上映,张昭就去影协电影院看,到达影院时他发现影院门口是鞋摊。“中国的电影院里是在卖鞋呢,当时受刺激特别大。”张昭回忆。

张昭对比了美国。在美国电影院人头攒动,中国电影院连生意都没有。这给张昭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落差,有那么一瞬间张昭觉得自己拍电影失去了意义。张昭举了一个例子,“我们是造车的,学了一身本领,但是根本没有路,你造车干什么?”

张昭动了其他心思,“好莱坞最核心的就是发行,中国电影怎么能好起来?就先从发行做起。如果不做发行,做制片人,为导演服务也可以,也能为行业创造价值。”那是2000年,张昭再一次深刻的思考着中国电影该走哪条路?出路在哪里?张昭在寻找解决路径。

来不及了

张昭真正为中国电影铺路是在加入光线传媒以后。光线传媒的创始人王长田是张昭复旦大学的学弟,2003冬天,经过朋友介绍两人见面。两人一聊就从下午聊到晚上12点。

不知谁说了一句“咱们去吃饭吧。”张昭就起身穿衣服。张昭记得当时王长田就说不用,然后他从办公室的抽屉里拿出一大盒饺子,又从右边的抽屉拿出三种辣酱,并对张昭说,“这个饺子是我妈包的。”吃完饺子,王长田再次邀请张昭加入光线传媒,张昭答应了。

光线影业做的第一部电影是《伤城》,梁朝伟和金城武主演。张昭拉来了博纳影业的于冬一起投资。于冬做发行,张昭做宣传,结果遇上了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一场“恶战”之后,《伤城》收获了7000多万票房,十分可观。

影业公司已经做起来,张昭没有忘记自己最初的想法。2008年张昭为光线影业打造了强大的发行地网。“我一直认为做电影公司一定要做发行。”张昭对行业有着清晰的认知,虽然那时候大家都认为张昭做地网是浪费。

“电影公司不能拍完戏就交给院线,那是渠道。电影行业一定要把发行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不能让院线的作用大于发行,如果把电影的决定权交给院线,最后会很惨,毕竟院线只会考虑自己的事情。”对行业的前瞻性,总是让张昭想到10年以后的事情,从而认真布局。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这让张昭深受争议,但他并不在乎。他说你明明已经看到了未来,你却并不愿意去改变,那是多么的可怕。

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张昭依靠强大的地面化发行营销体系,带领团队出品并发行了20余部商业电影,其中包括《导火线》《证人》等电影,创建了成绩瞩目的“光线速度”。

公司的人对他说我们慢慢来,张昭回复他们说:来不及了。

一生的道路

2011年,张昭加盟乐视,成立乐视影业。对于张昭的这次转身,很多朋友依旧不解,明明已经功成名就却偏偏又要重新开始。张昭没有时间解释,他提出了互联网+电影的概念,依旧是引起一片争议。

为了能活下去,张昭迅速为乐视影业打造了强大的发行地网。随后做大互联网营销,再做好电影的分众化。

为了早日达到目标,创办乐视影业以来,张昭从未休假,每天工作16小时。张昭的助理每天晚上会将他第二天的行程表发给他。乐视影业的一位品牌经理还记得有一次参加上海电影节,前一天因为一个工作张昭忙到很晚,结果第二天又起得很早,参加活动、商谈合作、接受采访一直忙到晚上12点,这位品牌经理都觉得有点累,张昭却依旧精神抖擞。

张昭非常珍惜时间,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中国电影的崛起,中国电影能做到与美国电影不相上下。而他要做的就是继续加大力度推动中国电影的产业化。开会时他会告诉同事们:“我们这个公司是以产业作为使命,而不是我们这个公司活得好作为使命。”而他所提的概念在之后皆被行业采用。

张昭的互联网+电影取得了成效,乐视影业成立5年后成为行业第二的影业公司。2016年面对电影市场的突变再次选择改变,放弃曾经轻车熟路的方向。张昭将互联网+电影升级为分众化、IP化、全球化。

在每一次转身的时候,张昭也会有纠结。只是纠结的是关于自己还是电影产业。“每次遇到转折点的时候忘掉自己往前走就可以了。”张昭也担心过失败,但是仔细一想,他觉得每个人都是时光年轮的雕刻者,没有什么可以多想的,往前走就是了。

张昭将自己比喻为青蛙,每一次转身都是深蹲跳跃。虽然每一次深蹲都会引起误解、争议,但是深蹲之后他依然会义无反顾地跳起。只有起跳,才能使中国电影产业化更进一步。“每一次起跳,都要用尽全力。”张昭说。现在,张昭再一次起跳。(来源|时代人物)

运营人员: 周卉 MZ019

发电机出租

外呼机器人

杭州服务器回收

上海到昆明冷藏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