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箱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纸箱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德国在华投资的特点和趋势万芳

发布时间:2020-02-14 11:19:08 阅读: 来源:纸箱厂家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德国在华投资的特点和趋势

德国是欧洲最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德在华投资素以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和资金到位率高等著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外商在华投资和经营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与全球著名的跨国公司一样,德大企业纷纷调整其在华投资和经营战略,扩大在华投资规模,把中国全面纳入其全球经营网络。德中小企业也把目标瞄准中国市场,积极开展对华投资与合作,从而掀起了在华投资的新一轮热潮。 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德在华投资的特点 迄今,德在华投资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从改革开放至1991年为初始阶段;1992年至2000年为第二阶段,德在华投资出现第一轮高潮;2001年起进入第三阶段,即正在形成的新一轮投资热潮。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3年9月,我批准德在华投资累计项目3631个,合同德资金额163.1亿美元,实际利用德资金额93.5亿美元。其中自2001年以来批准的项目958个,合同德资金额32.96亿美元,实际投入金额28.71亿美元。仅2003年前9个月,德新签在华直接投资合同项目326个,同比增长34.4%;合同德资金额12.1亿美元,增长74.9%;实际投入金额7.3亿美元,同比下降18.6%.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德在华投资明显增加,新一轮投资热正在形成,并呈现出投资力度大、投资方式多样化和投资区域相对集中等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投资力度加大 大众、巴斯夫、拜耳、西门子、蒂森-克虏伯、宝马和戴姆勒-克莱斯勒等大型跨国公司以中国入世为契机,纷纷调整并制订了对华投资新战略,加大在华投资力度,把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生产、加工和供应基地,签订了一些数十亿欧元的大型投资项目。 2002年江主席访德期间签署了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延长合资合同20年(2009-2029年)的协议。2003年7月大众集团监事会批准了董事会提出的在华投资计划,即至2007年在华投资30亿欧元,用于扩大生产能力,力保其在华汽车市场的主导地位,其中包括与上海汽车工业公司共同投资2.4亿欧元新建一个汽车发动机厂。 巴斯夫公司在南京投资的一体化石油化工基地项目是中国 的首个蒸气裂解装置合资项目,总投资29亿欧元,双方在合资企业中各占50%的股份;其配套项目包括投资约10亿美元在上海漕泾化学工业园建造年产16万吨粗MDI和13万吨TDI项目;投资近3亿美元建设年产6万吨全球最大的四氢呋喃/聚四氢呋喃项目。巴斯夫力争至2010年实现其20%的销售额和收益来自亚太地区的目标,其中70%来自当地生产的产品。 拜耳公司决定2008年前在上海漕泾化学工业园投资31亿美元,建成世界一流的高分子聚合物生产基地,该基地将由8个相关项目组成,主要生产涂料系统、热塑和其他聚合物产品。 蒂森-克虏伯公司继参与上海磁悬浮列车项目,建造世界第一条商业化运行的磁悬浮铁路线后,与中方合资4亿美元建立年产44万吨不锈钢带材和薄板的上海克虏伯不锈钢公司;投资1800万美元与鞍钢新轧钢有限公司合资在大连建造年产40万吨热镀锌板的生产线也将于2003年底投入运行;并计划与鞍钢在华建立4个高档汽车板生产线,每个厂的设备投资约2500万至3000万美元。 宝马公司于2003年3月27日与华晨中国汽车控股公司签订协议,在沈阳成立生产和销售宝马汽车的合资公司,注册资本1.5亿欧元,双方各持股50%,预计2003年下半年开始投产,到2005年项目投资将达到4.5亿欧元。 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公司于2003年9月与北京汽车工业集团签署了关于建立汽车生产合资企业的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投资10亿欧元在北京生产奔驰C系列和E系列轿车及商用车。 上述情况表明,德在华投资的大型项目主要集中在化工、汽车、电子、机械设备和钢铁等领域,其中相当一部分投资投入到中国急需的基础原材料工业。 (二)投资研发和技术中心 世界最大的特种化工公司、德国第三大化工公司-德固赛股份公司2002年决定将投资1000万欧元,在上海成立研发中心,以进一步挖掘中国和亚洲的市场潜力。与此同时,该公司计划中期内投资数亿美元,使中国成为德固赛在亚太地区的业务中心和东南亚的供应基地,并将在上海郊区建立一个一体化基地,以便新进入中国市场的业务领域利用该基地的基础设施和物流等服务。2003年初,德固赛在北京成立了中国控股公司,注册资本3700万欧元。 全球第六大芯片制造商-英飞凌(INFINEON)科技股份公司计划至2007年投资12亿欧元,在上海扩建研发中心,并与中方合作生产记忆芯片; 汉高(Henkel)集团在上海投资兴建的技术中心于2003年初投入使用,该中心成为汉高中国业务链和全球技术战略的重要环节。 生产气动元件和自动化系统的费斯托(FESTO)股份公司于2001年底在上海建立了亚洲地区技术中心。 德在华设立的研发和技术中心还有西门子移动通信先驱技术中心、SAP(中国)协同商务解决方案中心、拜耳上海聚合物研发中心、大众汽车上海研发中心等。 (三)积极投资金融、保险、批发、零售、物流和旅游等服务业领域 安联保险集团于2003年在广州成立了分公司,向三资企业提供财产险服务和相应的再保险。2003年3月,安联与国泰君安证券公司合资成立了第一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国安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并于2003年7月3日在全国发行了第一只基金产品-德盛稳健投资基金。 德意志银行已成为我首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将与中方合作投资我证券市场和整治银行不良资产。 世界第三大批发集团、德批发销售业巨头麦德龙集团计划今后5年内在华投资6亿欧元,增设40家分店。 德最大的建材连锁超市欧倍德(OBI)于 2002年12月与青岛海尔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合资1.8亿欧元设立"中国欧海家居有限公司",注册资本6000万欧元,双方各持股50%.欧倍德计划每年在中国新建10家建材超市,到2013年将超过100家。 2002年4月,德国邮政股份公司宣布,今后两三年内将在华投资15亿欧元,用于扩建在华分支机构、仓储和分拣设施。其最终目标是尽快成为包括特快专递、货运代理乃至普通邮政在内的中国物流配运市场上最大的外资企业。 施豪住房储蓄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成立首家中外合资银行,德方持股45%,在头两年将投资2000万欧元。 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子公司-德国MTU航空发动机公司与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于2002年11月投资1.89亿美元,建立珠海摩天宇航空发动机维修公司,双方各出资50%. 德TUI集团于2003年9月与中国旅行社创建了首家由外方控股(51%)的中外合资旅行社。 大众汽车集团已申请在华开展汽车融资业务。 (四)投资方式多样化 1.收购中方股权 2003年2月,德国邮政股份公司以5250万欧元收购了外运总公司5%的股权,成为中外运最大的战略投资商,并将进入其管理委员会。德固赛公司收购上海爱建试剂厂70%的股权,组建了德固赛-爱建(上海)激化剂公司。 2.独资化趋势加强 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新成立的独资企业增多;二是越来越多的合资企业的德方要求独资,通过内部收购、增资扩股或稀释中方股权的并购方式,实现其控制经营管理权,从而为进一步扩大投资、开发新产品等奠定基础。当初成立合资企业主要是想借助中方合资伙伴的关系网开拓中国市场,这一优势随着中国入世后市场和行业发展的透明化和规范化已失去吸引力。巴斯夫、拜耳在过去两年已将其在华的部分合资企业变成了独资子公司。西门子计划将其在华近60家企业尽可能地全部发展成独资企业(目前仅占四分之一)。汉高集团先后收购了上海汉高化学品有限公司和天津汉高洗涤剂有限公司的大部分股权,控制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权。 3.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和投资控股公司 随着中国入世承诺的兑现,包括德国在内的外国投资商开始进入金融、保险、批发、零售、外贸、物流等服务业领域。为加强在华投资项目的一体化管理,不少德国公司建立或加强在华总部,或成立投资控股公司,或把亚太地区总部迁往中国。迄今共有14家德国公司在华设立了投资控股公司,2001年后设立的有越科(EPCOS)、赛威传动(SEW-Industriebeteiligungs GmbH)和德固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巴斯夫集团、英飞凌公司已分别将其亚太地区总部从新加坡和香港迁往上海。西门子、欧倍德等公司也在上海设立了亚太地区中心。 (五)投资区域相对集中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 德在华投资主要集中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和以京津地区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区。1992年后出现的投资热相对集中在珠江三角洲,而中国入世以来德在华投资相对集中在长江三角洲。该地区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市场发达、劳动力素质较高,能为德企业提供比较满意的咨询、金融、保险、法律和物流等投资配套服务。据德方统计,截至2003年6月,德企业在上海的投资项目达482个,投资总额33.6亿美元,约占德在华投资总额的40%. 二、德在华投资趋势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导致国际竞争加剧,全球范围内的分工与合作越来越重要。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保住并扩大市场份额,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进入中国,扩大在华投资规模,使中国成为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 德国企业投资中国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驱动:一是从企业经营和发展的角度,选择最有利于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投资地点,寻求投资收益的最大化。中国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增长,成为亚洲和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其巨大的市场规模及潜力吸引着众多的德国企业前往投资。中国履行入世承诺,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并在欧美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仍保持经济高速增长,为德企业加大在华投资力度提供了契机;二是德在华汽车、化工等大型投资项目带动了一批配套产品供应商在华投资;三是成功企业的昭示吸引着德企业赴华投资,如设在江苏太仓的德国工业园,就是在第一家投资企业取得成功后形成的;四是德国内劳动力工资及其附加成本太高,国内市场饱和程度高,迫使德企业向国外转移生产基地,开拓新的海外市场。许多德国企业投资中国不仅着眼于中国巨大的市场,而且将中国作为向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辐射的桥头堡。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德新一轮对华投资热潮尚未达到高峰,今后几年德在华投资仍将维持较高的水平。其主要依据是: (一)中国政府继续按照世贸组织规则要求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的法律体系,简化外商投资审批程序,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并不断创新引进外资的形式、拓宽利用外资领域,如推进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将分销、电信、旅游等纳入外资准入行业,为外商投资创造公开、公平、透明的经营环境。这些措施以及我国经济保持健康、稳定的高速增长势头将增强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并方便包括德商在内的外资更好地进入中国。 (二)一系列投资意向调查报告显示,今后几年中国将继续成为德国企业的投资热点。 据欧洲商业观察(Europe Business Monitor)2003年调查结果,67%的德国高级经理认为,中国是今后3年在全球范围内最值得投资的国家。 德Psephos选举和社会科学研究所受德国《商报》委托于2003年9月对816名德国企业高级经理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00人以上的德大型企业中48% 在华已有投资;员工超过100人的德国企业中已在中国投资的占32%,大部分企业表示将考虑在近期内赴华投资,只有11%表示近期内不考虑去中国投资。 另据德国路德维希港应用技术大学东亚研究所与慕尼黑哈尔曼。海默尔拉特管理咨询公司2002年11月对600家与中国尚无业务的德中小企业进行调查的结果,德中小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兴趣非常大,62%的被调查企业表示将在近两年内就进军中国市场。另有10%至15%表示将在5年内进军中国市场,只有20%至25%表示不予考虑。 (三)德大型企业将继续加大对华投资力度及调整其在华投资和经营战略,在投资领域、投资地域、投资方式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实现投资管理一体化,逐步建立起以中国市场为对象的营销体系。随着我内贸、外贸、银行、金融、保险等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德企业今后除加强在汽车、化工、电子电气、机械设备和基础设施等制造业的投资外,在银行、保险、基金管理、建筑设计、货代、批发零售和专业咨询等服务领域的投资将明显增加。 然而,德对华投资还存在一些障碍。综合德政府、商会、行业协会和企业等有关方面的反映,影响德企业扩大对华投资的主要问题有:(略) 上述问题具有普遍性,有的是客观存在,不可能很快解决;有的则属主观问题,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克服。当前,我应抓住入世后带来的机遇,认真研究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新趋势,因势利导,努力改善投资软、硬环境,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不断开创吸引德资的新局面。 查阅:已获批28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路规划详解图(更新中)查阅:2012年全国各省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概览(更新中)查阅:城市轨道交通中标企业

美女旗袍图片

裸体美女

美女裸体图片